在乡村教育这片广阔却又带着几分质朴的天地里,我已悄然走过了好些年头。时光悠悠,就像村头那条静静流淌的小河,看似平淡,却在不经意间,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痕迹。
还记得初到这所乡村小学时,那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。学校的教学楼略显陈旧,墙壁上的漆已掉了不少,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。走进教室,老式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,虽说有些破旧,却被擦拭得干干净净。而那块黑板,更是承载了无数的希望与梦想。它是由三块粗糙的木板钉成的,板面上布满了星星点点的 “雀斑”,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。
在这简陋的教室里,我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温暖的教书生涯。记得有一次,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组词生字。批改作业时,我发现有几个同学的作业里,答案大相径庭。在 “尤” 和 “优” 的形近字组词中,竟把 “尤” 字组词为龙王、白龙等。我满心疑惑,百思不得其解,便去问学生。学生们十分肯定地回答:“没错,在黑板上老师你就是这样写的。” 可我明明写的不是这样啊!为了弄个明白,我先是站在黑板前看了看,又走到他们的座位上瞧了瞧。这才发现,原来是黑板上有个浅浅的小伤疤,恰好在 “尤” 字的右下角,那小伤疤酷似 “ノ” 笔画与 “乚” 笔画重叠,从学生座位上看,可不就像 “龙” 字嘛。这事儿让我意识到黑板的状况得改善了,从那以后,我坚持每个学期重新给黑板刷漆两次,就怕字迹不清,影响孩子们学习,也防止粉笔折断。
在乡村教学的日子里,条件艰苦是常态,但和学生们相处的时光,却满是温暖。有个叫小虎的孩子,特别调皮捣蛋,上课总是坐不住,小动作不断,还经常和同桌讲话,作业也不按时完成。我多次找他谈话,可效果都不太明显。有一次,学校组织运动会,小虎报名参加了跑步比赛。赛场上的他,像一只脱缰的小马驹,充满了活力,跑得飞快。我在一旁为他加油助威,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,我突然想到,或许可以从他的兴趣点入手,引导他改变。比赛结束后,我找到小虎,真诚地对他说:“小虎,你今天跑步的时候太厉害了,老师都被你的拼搏劲儿震撼到了。你要是能把这股子劲头用在学习上,肯定能取得很大的进步。” 从那之后,我经常鼓励小虎,在学习上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指导。慢慢地,小虎变了,上课不再捣乱,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,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。看到他的改变,我打心底里感到欣慰。
后来,因为教学工作的变动,我去了另一所更偏远的乡村小学。那所学校坐落在大山深处,交通十分不便。学校里只有一间教室,十几个孩子,却分属不同的年级。我既是校长,又是全科老师,还兼任校医、心理辅导员等多重角色。每天早上,我早早地来到学校,迎接孩子们的到来;中午,我给孩子们热饭,和他们一起吃饭,听他们分享生活中的趣事;下午放学,我护送孩子们回家,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上,才放心地返回学校。
在这个小小的学校里,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我的宝贝。为了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,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,量身订制课程内容。从语文、数学到音乐、美术,甚至科学实验,我都尽力去尝试。没有教材,我就自己动手编写;没有实验器材,我就带着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寻找材料。春天,我们一起去山间寻找野花,认识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;秋天,我们收集落叶,制作精美的书签,感受季节的更迭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心中对自然、对生命充满好奇和敬畏的种子,悄悄发芽。
乡村的教育条件在不断改善,教室里换上了绿色钢制黑板,后来又安装了投影仪、电子白板、多媒体触屏电脑。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,可我和学生们之间的情谊,却始终没变。那些在粉笔灰中度过的日子,成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。
在乡村教学的这些年,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,更是他们那纯真无邪的爱。每当教师节,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贺卡,上面写满了对我的祝福和感谢;每当我生病时,孩子们那关切的眼神和一句句温暖的问候;每当我遇到困难时,孩子们想尽办法为我排忧解难…… 这些点点滴滴,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幸福和满足。
在这片乡村的土地上,我愿继续坚守,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,为孩子们点亮前行的道路。我相信,只要心中有爱,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,乡村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。希望大家能为乡村教育点个赞,关注乡村教育的发展,让更多的孩子受益。愿大家都能在生活中收获满满的幸福,财源广进,万事如意!